準備升小學? 傳統小學 vs 國際學校大不同! 如何選擇合適的國際學校

撰文:schoolgorgor最後更新日期:2023-09-22


現時除了本地傳統小學之外,近年不少家長均對國際學校趨之若鶩,許多國際學校的候補名單均大排長龍。不過,究竟傳統小學及國際學校有何不同?傳統小學與國際學校在學制上及教學模式上完全是兩種制度,家長若要為子女安排入讀國際學校,亦需較傳統小學早一年報名及準備,家長必須做足功課及留意。

使用schoolgorgor國際學校推薦比較平台! 立即找到最適合國際學校!

簡單來說,傳統小學學制就是平常幼稚園接銜上六年本地小學課程,一般以中文授課,部份學校則於部份科目加入普通話及英語授課,家長於子女就讀 K3 時,已需報讀心儀的學校。傳統學校一般均採用本地課程,個別直資則設有限定數量的非本地課程,但教育局規定,有關學校所開設的國際課程,亦不可超過整體的百分之五十。家長可以傳統抽獎形式選校,包括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及統一派位階段選校;亦可自行為子女報考自資學校及私立學校。

國際學校則不同,家長需於 K2 便要報名及準備,然後再接駁 Grade 1。國際學校小學與中學是一條龍連接,若家長計劃子女將來到海外升學,也可省卻不少煩惱,即使往海外學校亦可以銜接。

IB課程最普遍

國際學校學制不同,所採用的非本地課程亦五花八門,所採用的課程均有不同,德國、英國、瑞士、日本等國際學校也有不同課程。當中以IB (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)認受性最高及廣泛。雖然國際學校主要收該國國民優先,但各學校亦有一些比例收本地生,以往約為三成用作收香港學生,即使沒有其他國家護照,本地學生也可以申請及報名。

使用schoolgorgor國際學校推薦比較平台! 立即找到最適合國際學校!

  IB A-Level
升學前景 全球認可 英國學制同樣認受性高
考核方向 着重語文需要寫極大量的論文 論文的數量較少 
能力重點 重視批判性思考 重視文法正確性 
考試要求 重視分析能力 海外學生應考的為IGCSE科目會有少許不同
語言要求 對英文的要求高 對英文的要求極高

 不過家長必須留意,國際學校與傳統學校的學費差異極大,學費每年可高達10多、20萬或以上,另外各校有不同要求,包括要家長購買債券、推名權、發展基金等,同時亦需繳付報名費。許多不同名目的費用會每月收費,花600、700萬買債券亦走唔甩,家長為子女報名前必須衡量家庭是否可負擔。

國際學校有許多不同名目的費用會每月收費,花幾百萬買債券亦很常見,家長為子女報名前必須衡量家庭是否可負擔。

子女讀國際學校 家長需配合

除此之外,國際學校均以英語授課,亦會以專題研習(project based learning)學習模式為主,學生每一科均要做 project,家長必須要配合及參加。家長選報前,除了考慮子女是否適合,同時必須衝量自己是否願意及能否付出足夠時間,配合子女入讀國際學校的學習模式。家長為子女揀選小學前,必須做足功課及衡量哪一種教學模式最適合子女和家庭。

國際學校與本地學校的教學模式有甚麼分別?

在香港,大多數國際學校的小學都是以IBPYP或英國教育課程作為學制,而兩種學制的共通點是探究為本的教學方式(Inquiry-based Learning)。學校會鼓勵學生多發問、多思考及自我探究,目的是讓小朋友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學習解難、發掘新事物的能力,而不是僅僅向他們灌輸知識。

使用schoolgorgor國際學校推薦比較平台! 立即找到最適合國際學校!

國際學校的教學宗旨自然有其吸引的地方,但實現起來又是否如想像中一樣呢?這就要視乎老師的資質及教學能力了。由於國際學校較為崇尚自主學習,在「學」與「習」之中傾向「學」的部分,也就是指學生需要從零到有吸收知識,老師除了需要因材施教外,更需要因應每個學生的學習模式、思考方式及觀察力作調整,以不同的方式應對學生的發問,因此國際學校學制對於老師的要求相當高。

國際學校的小學都是探究為本的教學方式(Inquiry-based Learning)。學校會鼓勵學生多發問、多思考及自我探究,目的是讓小朋友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學習解難。

相反,傳統學校則多數以「習」為教學主調,先向學生傳授不同學科的道理和理論,再以多方面的操練來令學生鞏固知識。這樣的教學方法自然能夠令學生掌握更多知識的原理,但卻失去了培養了自我探索新事物的機會,對於將來在社會上應對課程知識以外的範圍就有機會碰壁。

本地學校vs國際學校
比較項目 本地傳統學校 國際學校
學習制度 考試時以本土例子應用為主,評分標準偏重學生是否能依 據評分準則答題,以及答中多少,對論文需求較少。較着 重學生的紀律及學術基礎,較多操練及實體功課 以較主流的 1B 為例,課程較為全面,考試時需知道更多國際性 例子,學生需留煮國際事件,對學生的寫作要求較高,評分標 準以是否足夠深入為主。主要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及語文能 力,實體功課較少,着重讓學生探索。
難易程度 數理課程方面,以往本地所行的 A-Level課程相對雞度較 高,而轉學 DSE 課程後,此類課程的難度降低,難度較 大部份國際學校的課程低。 數理課程方面,學科難度最高的為英國學制 A-Level,其次為 旧課程,相較本地課程而言,會較為困難。
學費 官津小學:免費;直資小學:$7,000 至 $70,000/ 每年;
私立小學:$30.000 至 $200,000/ 每年
小學:$100.000 至 $200,000/每年;
中學:$150,000 至 $250,000/每年
前景 主要為入讀本地大學,DSE 為國際認可的課程,仍可到 海外升讀大學。只是相較其他學制較少優勢,同時海外大學大多不考慮通識科,只留意3科成績。 主要為海外升學或是以非聯招方式人讀本地大學。以下為各學 制優勢:1B 屬國際認可的課程,課程較為全面,但需要考核的 學科較多而不能重讀。AP 及 SAT 為美國學制,AP 可更好過渡 至美國大學,許多大學更認可 AP 成績為大學學分;AP 對學生 自由度更大,同時可重讀以提升成績。A-Level為英國學制,學生只需就讀 3至4科,亦可集中於專長的科目• 多為外籍老師,或是從海外大學畢業的老師。
師資 每班 35 至40人。 每班 30人以下。
師生比例 以官津小學為例,大部份為本地大學畢業的老師。 多為外籍老師,或是從海外大學畢業的老師。
語言學習(中文) 程度相對較好。 視乎學校的理念,每所學校程度不同,較差學生只會講不會寫 較好學生以中文券第二語言學習,但仍較本地生差;亦有程度 極好的學生,以弦立書院及漢基學校為例,便積極推廣中文, 主要是以普通話教學。
語言學習(英文) 口語相對較差,以第二語言方式學習。寫作方面,相對創 意寫作,更講求緊密的結構,以及對文法的準確度,因此 學生更為熟習文法的理論。 可為學生營造日常的語境,程度相對較好,有更多專題研習, 課程重視學生的觀案能力,內容較深較廣。於寫作方面相對文 法運用,更着重創意寫作。

近年不少傳統學校都開始轉用探究為本的教學方式,與國際學校有甚麼分別?

儘管不少傳統學校都慢慢改變教學模式,開始參照國際學校的探究為本方式進行教學。然而,正如上文所述,若老師能夠掌握對不同學生的教學方式,自然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自我探究的精神,但若拿捏得不好,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有機會因為思考方向有誤而碰釘,這也是國際學校教學方針的一項不足之處。

同時,傳統學校的老師大多來自傳統教學模式的洗禮,但香港教育制度的演變一直都欠缺前瞻性,大多數老師都未曾接受過這種新式教學法的培訓,而傳統學制下,每年的教學內容繁多,也令學生很難擁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探究及練習,因此兩者雖然同樣採取探究為本教學法,但從師資及學制上都有所差異,未必適合每一位學生嘗試。

使用schoolgorgor國際學校推薦比較平台! 立即找到最適合國際學校!

想要跳船到國際學校,甚麼年齡最為適合?

每個學制所採用的名稱都有所不同,部分使用Year、部分使用Grade,例如Year 1=K3;Grade 1=小一。因此事前要就目標學校做好資料搜集。最好是從學校的最低年級入學,使用Grade的學校,在Grade 1之前還有preparatory或reception,上述的才是最低年級,學生全部直升上Grade 1,如果Grade 1才報名錄取機會將大大減少。而高年級Year 7入讀的學生需要較高的自制力,因為國際學校的學術要求相對較寬鬆。此外也要適應國際學校中課堂及活動後,都會有的反思環節。

 Year 1 (小學一年級入學)

如果想要在Year 1 入學 K2年頭已經要報名,Grade 1 則是K3年頭。推薦在Year 1及Year 7跳船,因為入學的同學全都是新生,學校會安排迎新活動,亦會為該年級的同學安排更多對適應校園生活有幫助的活動。

Year 7/ Grade 7 (高小升初中)

在Year 1及Year 7轉讀還有另一個好處,由於所有同學都是新生,所以大家尚未有自己的圈子,在人際關係上更易適應,更易認識相熟的朋友。

Year 10/ Grade 10(初中升高中)

Year 10才轉讀大部分都是為海外升學鋪路。家長希望先在本地學校訓練考試技巧,再以IB等認受性較高的海外課程應考海外大學。而Year 10-12通常有不少學生退學,因此亦會有較多學位流出。

每個學制所採用的名稱都有所不同,部分使用Year、部分使用Grade,例如Year 1=K3;Grade 1=小一。因此事前要就目標學校做好資料搜集,最好是從學校的最低年級入學。

是否每位小朋友都適合入讀國際學校?

儘管國際學校的教學宗旨是鼓勵小朋友自主探索和發掘知識,但由於每位學生的資質都不一樣,加上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的思維都會有所變化,因此是否適合國際學校可說是因人而異。

基於國際學校的理念,入讀的學生本身需要具備將不同事物連結起來的能力,而且能夠獨立思考,擁有從單一思維逐步開拓到其他事物的聯想力,才能透過學習的過程讓自己看到更多。

此外,國際學校鼓勵學生自行發掘,在課堂上的操練相比傳統學校就少得多。我本身並不完全反對操練,前提是這些操練需要帶來足夠的學習效率。因此,對於資質較弱、本身在連結知識方面的聯想能力較低,而且性格較為內向而甚少主動發問的學生,若未能在國際學校自由的教學模式中自行探索新知識,就有機會感到迷失,對心理及生理方面都會有所影響,因此家長在為子女安排轉校時,應先衡量子女的性格及學習傾向才作決定。

使用schoolgorgor國際學校推薦比較平台! 立即找到最適合國際學校!
 

撰文:schoolgorgor最後更新日期:2023-09-22

使用100%香港製造的平台 - 我們誠意推薦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