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幼稚園比揀小學重要? 家長揀幼稚園的常犯錯誤!
贏在起跑線,選名校幼稚園?對家長來説,誰都想給子女「最好」的教育,培育「最好」的子女。故此大家都深信着從幼稚園開始,已經影響寶寶的成長,名校是最好的選擇,只要一步錯就追不回。
「最好」的學校真的適合每個子女嗎?
所以不少寶媽已計劃好入名校的攻略:
1. 懷孕期就開始物色和排隊好的Playgroup
2. 寶寶兩歲前上各種Playgroup、學前班、幼稚園面試班等
3. 訓練子女禮貌、守規矩、收拾玩具、與朋友相處的技巧等,自己也要練習面試,為加分項目努力,如:上教會、搬進名校網等。
使用schoolgorgor幼稚園推薦比較平台! 立即找到最適合小朋友的幼稚園!
但名校真的是「最好」的選擇嗎?
要選擇哪間學校,首先要了解它們的分別。
香港幼兒園主要分為三大類:
1. 非牟利性質的宗教/慈善幼兒園
這種基本跟政府合作,有些還可以免費就讀,多數主要的學習語言是廣東話,但也有英語課。
2. 私立幼兒園
每年學費在1萬至10萬不等,學費相對較貴,有時候政府會支助。主要的學習語言是廣東話和英語,有些會安排外藉英語老師和普通話老師為班主任。
3. 國際幼兒園
主要對象是外籍人士的子女,不過大部分都接受本地學生申請。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,理念偏西方,課程未必能銜接本地小學,學費也是最貴的,5萬至17萬不等。
現時大家吹捧的好學校大多是「三多學校」,即是「教得多」、「寫得多」和「功課多」的幼稚園。但其實教育局的學前教育指引,已寫明幼稚園課程是要「以促進幼兒均衡發展為目的,主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、學習樂趣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」,教育局新修訂的《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》,更強調學校不應要求執筆寫字。試想想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小朋友,專注力只有三至五分鐘的時間,卻要應付源源不絕的功課和興趣班,怎會有學習的動機呢?
「三多學校」,即是「教得多」、「寫得多」和「功課多」的幼稚園不一定適合每個小朋友
好學校不止學知識,建立孩子的興趣和成功感才是重中之重
切忌揠苗助長
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沒時間教育,亦抱怨子女不懂得自主學習,對學習沒興趣。然而,自律性或對學習的興趣都不是從機械式的學習中取得,而是透過足夠的自主空間,讓他們去摸索、去經驗。同時,亦要讓他們感到有駕御能力,得到成功感,這樣才能產生動力,令孩子持續追求知識,樂於學習及挑戰困難。現時教育方向早已從填鴨式走向自主學習,家長們不是不栽培,而是切忌「揠苗助長」。試問一件不快樂的事,誰人能堅持下去?
簡單來説新手爸媽不想子女的求學過程都是你拖着子女走,就要懂得放手,切忌追求超出子女能力的學校,應選擇能建立興趣和成功感的學校。否則子女讀得吃力之餘,還會對學習敬而遠之。
簡單真的比「三多」差?
在幼兒階段,學習中英文應透過唱兒歌、玩遊戲、與朋輩相處等愉快及生活化活動。一間好的幼稚園,應要做到「簡單有效」和「輕鬆愉快」地學習,而且不是單從書本文字上習得知識,而是能啟發學生從日常觀察、抱有好奇心、自主發問等思維模式。在香港,大部份參加了免費幼稚園計劃的,都屬於這種「寓遊戲於學習」幼稚園,其實不比「三多」學校差,因此不需要過分追求別人口中的「名校」。
家長的角色
子女會有自己想法?
每個小朋友都是與別不同,而最了解他們的人就是你。只要多觀察子女的學習模式,聆聽子女的想法,了解他們真正興趣,自然能找出最適合孩子的學校,希望schoolgorgor能助你一臂之力。
因材施教,適合孩子的就是「最好」。
不要被錯誤觀念影響孩子的一生,不是每個孩子都必定要贏在起跑線上,在漫長的求學過程中,懂得慢慢適應和堅持追趕才能走最長遠的路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和人生路,沒有贏在起跑線的孩子,只有堅持目標,懂得體會學習樂趣的,才是最後贏家。
最後,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最後贏家!